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中企錯位的非洲履責

本報記者 侯明輝“資源詛咒”理論印證著非洲的緩慢變化,也挑戰著中資企業的履責能力。資源豐富的地區往往沖突激烈,而根據國際公司的經驗,解決沖突風險的核心在於社區風險管控。遺憾的是,中資企業在非洲還沒有做到這一點。“客觀地說,中國企業走出去,特別是走到非洲去,總體還是處於起步階段。”在《中國與非洲的經貿合作(2013)》白皮書發佈會上,商務部副部長李金早這樣回答媒體的提問。觀念:熱衷上層路線對社區風險管控的缺失,首先在於中資企業喜歡走上層路線,多在觀念上認為搞定政府就搞定瞭一切,其後果自然是輕視社區民眾的利益需求。“走上層路線是中國企業的慣性思維,是對國內做法的延續,但在國外並不適用。”全球環境研究所項目協調官任鵬,曾多次在非洲進行調研,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國外,民眾與非政府組織對社會的參與程度和影響力很大,是企業不得不重視的外部相關方。另一方面,在非洲地區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普遍較低,企業一味結交政要,容易給當地人“企業與政府雨露共沾,而人民得不到利益”的刻板印象,從而不利於企業與社區和諧相處。伯爾基金會今年發佈的《中國對非投資案例調查報告》支撐瞭任鵬的觀點,報告稱中國企業在非洲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瞭當地人的生活,但在項目實施中強調政府關系,這加大瞭不規范操作甚至腐敗問題發生的可能性,導致項目所在地部分底層人民生活困難。當前,中資企業在非洲大多投資水利、礦產、能源等生態敏感型領域,這些領域最易引發民生問題,如拆遷補償不到位或環境破壞,所以單純走上層路線並不能解決可能出現的社區沖突風險。任鵬稱,在政權多變的非洲國傢,走上層路線,可能使當地民眾把對前政府的不滿轉嫁到企業身上,這進一步增加瞭企業管控社區沖突的難度。能力:缺乏系統規劃觀念上的輕視,削弱瞭企業提升社區風險管控能力的動因。相較於在非洲的歐美企業,中資企業普遍缺乏對社區管理(拆遷安置、就業培訓、慈善捐贈等)的系統規劃。CSR獨立觀察員何智權向記者講述瞭這樣一個案例:一傢中國采礦企業征地後,對當地農民進行一次性賠償,但過瞭一段時間,農民花完錢又跑到企業進行示威,甚至把幾頭死瞭的牛放在企業辦公室門口。“雖然農民的要求不合理,但企業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社企之間的長遠相處,這就為沖突埋下瞭隱患。”何智權強調企業應該有社區投資的意識,將資源投入到既能對社區產生正面影響同時又能使自身得到回報的項目中。世界礦業公司英美資源在非洲實施的“社區持股”措施值得借鑒,企業將待開發的礦業投資項目至少1%的股權無償讓與社區居民,該股權紅利每年進入一個專設的“社區投資基金”賬戶,項目存續期間,公司派專業理財人員與村民代表共同管理該基金。項目開發結束後,公司完全退出基金的投資和管理,基金轉而完全由社區支配。這樣,社區與企業從根本上被捆在一起。另外對於社區公益項目,中資企業表現出極大的隨意性。《WTO經濟導刊》主編於志宏曾兩次赴非洲調研,他向記者介紹,多數企業沒有將公益納入企業管理,為圖方便,很多企業選擇一捐瞭之。事前少評估,事後不跟進,開展的各項公益實踐基本都是短期行為,缺乏延續性。一項針對民企公益責任的調查顯示,僅有23.8%的企業表示有明確的年度捐贈計劃,27.5%的企業有制度化的慈善決策機制。“這不利於企業與社區長期相處。”屬地化管理不足是誘發社區風險的重要因素。2006年,中國水利總公司在加納建設佈維水電項目,因為雇用瞭大量的外國工人,而被當地社區和媒體指責——擠占加納人的就業崗位。隨後的2008年,中國水利與肯尼亞簽訂項目時,就在肯尼亞總部和他們的項目辦公室雇用瞭當地的工程師、項目經理等中高層管理人員。任鵬指出,企業在處理社區關系時,與台北市信貸銀行推薦NGO的合作可以降低摩擦和溝通成本,加速本土化進程。宣傳:說得少,說不好“中國企業在非洲其實也很艱難,幫助當地做瞭大量的基礎建設,幾乎每一個重大項目中都有無償援建。”這是北京融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所所長王曉光在非洲進行調研後的感受。同時他向記者坦言,由於缺乏溝通意願和適當的宣傳技巧,中資企業在非洲的很多善舉不被當地民眾知曉,反落入“出力不討好”的境地。在安哥拉,中鐵四局針對當地飲水資源匱乏的實際,在前期建立三級泵站的基礎上,於2011年再次投資600多萬元人民幣,安裝瞭一套產水量50立方米/小時的反滲透純凈水設備,並建立瞭凈水廠,確保當地居民的飲水質量。這些舉措雖然得到瞭當地政府的高度肯定,但民間鮮有人知。新疆建設兵團在安哥拉投資的農場、磚廠等項目,當地的員工雇用率實際達到瞭70%-90%,但是安哥拉絕大多數民眾對此並不知情,籠統地認為中國公司隻用中國人。疏於溝通降低瞭當地人對中國企業的認知度,王曉光說很多義務援建項目和慈善捐贈很快就被遺忘。“低調公益”並不能為企業贏得加分,也有礙於企業回應西方媒體的盯梢找茬。“雖然存在語言差異,但是企業不能因此懈怠,不出聲將導致更大的損失。”任鵬說,一些國有企業開展瞭詳細的環評工作,比如中鋁在秘魯,五礦在老撾,但卻不將環評過程和結果公示出來,造成瞭不必要的誤會。“企業披露信息的主觀意願不強,即使做瞭好事,很多企業也沒有進行有效的宣傳。”於志宏表示,在非洲地區,中國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績效要比民營企業好,可是無一例外都沒有完善的對外溝通機制,沒有專職部門負責信息披露。任鵬也認為企業的善舉應該主動宣傳,而且要高調宣傳,強化企業在社區民眾中的良好印象。同時他強調企業需要建立輿情應對機制,在危機公關中不能失聲。去年發生在贊比亞的科藍煤礦事件,最初隻是普通的勞資糾紛,這在跨國公司中司空見慣,但是科藍煤礦卻一味回避,也沒有及時公佈已經做出的調薪決定,之後在西方媒體的批評聲中頓失話語權。“企業遠遠沒有把在國內做廣告的熱情拿到國外做形象,中央企業不做廣告,資源壟斷企業也不做廣告。在國內宣傳是和黨報、主流媒體打交道,在國外很多報紙是私人的,得學會和一傢傢小報打交道。”一位駐緬甸的中資企業員工這樣說。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10-29/159175331.html

新北市貸款銀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eming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